“您志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(遗体、角膜/组织)的意愿已成功登记,欢迎您成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者。”收到这张卡有着特殊意义的卡片,bat365交通信息学院毛可翔满足地笑了。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——这是他送给自己20岁生日的一份礼物。
毛可翔告诉记者,第一次萌发器官捐献的想法是源自媒体上无意读到的两篇社会新闻:“有一个新生儿因先天疾病不治夭折,父母亲忍痛将孩子的器官无偿捐献给社会;还有一名医学院的老教授,在逝世前告之后人,要将自己的遗体,无偿捐献给学校用于学术研究。当时我觉得挺震撼的,让我对人生在世这件事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。”
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扣动了毛可翔未来行动的扳机。从那以后,他从各种渠道搜集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,了解到了“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”平台,不断关注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动态,阅读了许多器官捐献感人故事。
“你的父母怎么看这件事儿?对于中国人来说,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普遍还是挺传统的。这件事你是怎么说服父母的?”记者问毛可翔这个问题时,他笑着说:“当时我跟父母说的时候,他们有点吃惊,我父亲思想较为老派,开始有点想不通,让我好好学习、生活,没事儿别瞎逞英雄。说再好的英雄称号,也比不上他们的儿子这个称呼。”平时对待毛可翔较为严厉的父亲,在看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须知后,沉思了许久。“母亲还是挺支持我的,但是她也明确告知我,如果这是我真心想要做的事情,愿意承担这个决定的结果,她会支持我,也认为我想做的事情很有价值。”
在毛可翔不断地劝导和解释下,父母终于同意了他这一决定。2019年的10月30日,是毛可翔的20周岁生日,对他来说,这个生日不仅仅纪念着20年前母亲生下他的那一刻,今年又赋予了另外一层深意,他如愿以偿地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,决定用无私的奉献去重燃生命的渴望。
据了解,毛可翔是交通信息学院1803023班的团支书,也是学院的分团委副书记,成绩优异,工作能力扎实,今年11月底已作为优秀的入党发展对象,顺利转为中共预备党员。他说:“我想让我这一生‘精彩的存在,满足的离开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