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军人,听党指挥,能打胜仗,作风优良;他是党员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无私奉献;他是交通教育工作者,既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,又胸怀“四有”好教师情怀。面对组织任命,他隐瞒家庭困难,毅然接受安排,奔赴异地开展工作;履任新职后,面对各种挑战,他扛起责任,每月休息不足4天;妻子身患重疾,儿子受伤住院,他以大局为先,忍痛含泪坚守岗位。有人说他“忠”,贯彻组织决定,从不找借口;有人说他“硬”,履职尽责勇担当,从不畏挑战;有人说他“专”,坚持党性不动摇,从不忘初心。但真正了解他的人说,在所有工作面前,他都展现了军人的担当,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,那就是 “好”。
他叫施裕国,现为湖北省交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、总经理,一个拥有30多年党龄、始终保持入党初心、勇于担当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。
忠于组织 舍小我成就大我
湖北省交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,是湖北交通人才培养的高地,担负了交通职工素养提升的重任。2015年3月,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决定,将湖北省交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交给bat365管理。2016年4月,施裕国作为新一任的党支部书记和总经理,前往宜昌教培中心工作。
彼时,施裕国患重疾的妻子正在医院化疗;他入伍的儿子在训练时腿部受伤,但在面对领导询问他是否有家庭困难时,他果断回答没有。接受组织安排后,回到家中的施裕国不知道如何跟妻子开口。没想到其妻得知真相后非常理解:“你去吧,我支持你!”“支持你”是结婚30年来,妻子对施裕国最深的承诺。他在部队服役,一年到头难得回家,妻子留在老家伺候公婆;有孩子后,他一天到晚忙工作,妻子便在家做全职主妇。
在去宜昌之前,施裕国在部队的儿子训练时腿部韧带拉断,几经治疗未愈。2016年6月,其所在部队不得不将他送到上海一家医院手术。彼时,正值教培中心培训高峰和安全生产月整改期。时间紧,任务重,责任大,施裕国抽不开身,只能打电话他儿子问“能不能动?能照顾自己吗?”施裕国的儿子和他一样是个敢于扛事的军人,故作轻松地回答:“没事,我能搞定”。听到儿子这样说,施裕国便一心扑在工作上,在他儿子住院的三个月中,愣是没去照顾过一天。他儿子出院后,被部队鉴定为“八级伤残”。
教培中心三个班子成员中,施裕国最年长,两个副总均是“80”后,家里孩子还小。施裕国一家三口分居三地,他深知家人离别之苦,所以每当节假日,他总是抢着值班,把回家机会让给年轻人。节假日,教培中心散客多,接待量大,容易出现突发事件,别人上班八个小时,施裕国却白天黑夜连轴转,积劳成疾,他患上了结肠息肉、胃溃疡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,体重也从刚到教培中心时的160斤下降到137斤,整整瘦了23斤,原本浓密的头发也日渐稀疏。
2018年,因结肠息肉反复发作,施裕国做了两次手术。每次术后他都没有声张,也没有休假,一出院就立刻回到工作岗位。如果不是见他天天吃流食,同事都不知道他做过手术。一次,一名员工推开施裕国宿舍房门,一阵浓浓的药味扑面而来,只见一张长条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药瓶,才知道原来他的身体状况如此之差,联想到施裕国干工作的拼命劲头,员工不禁掉下泪来。
有人给施裕国算了一笔账,从2016年4月起,施裕国在教培中心工作了1100多天,有900多天,他扎根在教培中心工作,有100多天在为教培中心发展奔波。回家休息不足150天,平均下来,每个月休息不到4天。面对这笔“休假账”,施裕国很愧疚。妻子在治病过程中结识的8个病友,三年中已全部离世,他也担心哪一天就见不到妻子了。
“作为一名丈夫,我愧对妻子,没有精心呵护她,让她带病承担了大量家务;作为一名父亲,我愧对儿子,在他住院期间,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;但作为一名党的干部,我问心无愧!”施裕国说,他虽对家人心怀愧疚,却不后悔自己的抉择,组织信任他,将教培中心交给他,他有义务、有责任做好每项工作,让组织放心,领导安心。
率先示范 担责履职敢作为
湖北省交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于1996年建成,施裕国调任教培中心工作时,其已投入使用16年,许多设施设备已经老化,存在较多安全隐患,亟待维修改造。
刚履职宜昌,施裕国就因此面临了考验。2016年7月,宜昌普降特大暴雨,教培中心地下车库、配电房、锅炉房等建筑设施进水严重,多处山体滑坡。在突如其来的险情前,施裕国带领教培中心党员干部快速反应,率领防汛突击队员齐心协力抗洪,在危险地带拉起警戒线,树立危险标志。在水泵抽水不及时的情况下,施裕国率先挽起裤腿,跳进水里,拿起水盆就往外舀水,一直坚持到将险情排除,充分发挥了一个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。
教培中心摊子大,山地多,设备老化,施裕国倍感压力。从任职起,他就将教培中心安全放在第一位,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,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,明确了一岗双责、责任追究制度,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,交纳风险保证金;制定了每日值班经理巡查、月度安全大排查等系列安全检查制度,加强安全应急演练,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。
“施总一直强调,安全是教培中心运营的生命线,组织将教培中心交给我们管理是信任,就必须千方百计把它建设好、经营好、管理好。” 教培中心副总经理沈俊岭说。在安全方面,施裕国始终要求领导班子担当首责,冲在安全前线。
教培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于2003年,采用老式模拟信号,无法看清人员活动细节,且摄像头数量安装不足,盲区多,安全隐患大。为此,施裕国和两位副总轮流带队进行早中晚巡查。“我们中心有173亩地,有很多的坡陡,巡查一次就要一个小时,施书记身体不好,但是只要他在山庄,他都要坚持每天带队巡查。”教培中心保安部经理赵志勇说道:“施总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,干部干部,先干一步,干部就应该率先垂范!”
疾风识劲草,烈火见真金。2016年4月,施裕国就任教培中心总经理后,就遇到了星级复核这件大事。教培中心由于硬件老化,难以达到星级复核标准,彼时,离省旅游局规定的复核时间仅剩3个多月,时间紧、任务重、要求严,为此,施裕国夙兴夜寐。“维修改造期间,施总两个多月都没有回家,那段时间,我们经常能从他眼里看到血丝”,教培中心前厅部经理韩俊回忆道。
施裕国勇于担当的精神来自于实践锻炼、工作历练、困难锤炼。作为培训机构,教培中心不仅要做好学员吃、住、用等生活服务,更要为培训做好课程设置,提供优秀师资。为建设一个优质的师资库,施裕国前往武汉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校拜访知名教授,邀请他们前来授课。
为建立长期合作,对邀请来的教授及专家,施裕国经常亲自接站、送站。有一次,北京某专家凌晨一点多才赶到教培中心,施裕国一直在前厅等候。他说:“甲方签订培训合同时点名要这个教授授课,教授是推掉其他活动后,才挤出时间给我们授课的。”
学校接管教培中心的时刻,也是中心发展转型的艰难时期,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教培中心没有等、靠、要。对内,施裕国强调安全是教培中心运营的生命线,对外,想千方、设百计开拓市场,实现了教培中心的顺利转型,2018年,培训人次首次突破4万,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190万元,创下开业以来培训人次和营业收入记录,首次实现扭亏为盈。教培中心还获得了宜昌市十佳星级酒店、绿色旅游饭店、优秀餐饮企业、餐饮酒店业领军企业等所有餐饮业的最高荣誉。
不忘初心 严以修身葆本色
在教培中心的运营中,施裕国牢记党委重托,坚持依法治企,防范和化解经营中的风险。每逢大会小会,他都不厌其烦地强调中心定位:“我们要追求利润以维持正常运转,但更要讲政治、讲规矩、讲服务,遵守党纪法规,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。”
施裕国深知,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他人,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始终坚持“制度办事”、“制度管人”,修订和完善了20余项管理制度、岗位职责、服务流程等,并着重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,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对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,牢记党纪国法、不踩红线、不越底线。三年来,因为经营管理规范有序、财务制度落实到位,多次受到省厅和学校专项审计检查的好评。
教培中心位于宜昌西陵峡景区,远离市区,交通不便。前来授课的老师、培训的学员经常需要安排车辆接送,但教培中心仅有4辆车,无法满足经营需要。为此,施裕国严格把控内部人员车辆使用关口,规范了用车申请手续,要求做到“公车不私用,私车不公养”。教培中心车辆不够用,施裕国主动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教培中心当公车用。虽然私车公用,但施裕国却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加油费、过路费;为保障经营用车,出差回中心,他经常不要司机接站,出了火车站自己打车返回。
学校党委委派施裕国前往教培中心工作时,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,出于关心,建议他在教培中心为妻子谋一份职业,既能减轻其妻对自己病情的关注,又方便施裕国在工作之余照顾妻子,但是施裕国谢绝了党委的好意,他说:“我是一名党员,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”。施裕国到教培中心后,学校党委再次表示,可以让他患癌的妻子过来休养一段时间,施裕国再次谢绝了学校的好意,甚至,他妻子偶尔过来看望他,总是待完一两天,施裕国就让她回去。施裕国说:“我是负责人,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作表率,讲原则。”
施裕国的亲朋好友前往教培中心休假,施裕国总是让他们先去前台交费,绝不让他们因为自己而占公家一丝便宜。施裕国说“己身不正,何以正人?作为教培中心总经理,我只有端正自身,才能发挥带头作用,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。”
公私分明,施裕国不占公家一针一线,却经常自掏腰包帮助有困难的职工,服务部员工丁学兰家里房屋倒塌、工程部员工杨万君生病住院、客房部员工曲万波无钱支付医药费、餐饮部洗碗工袁会琴腰部摔伤……哪位员工有困难,哪里就有施裕国的身影。
施裕国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对教培中心员工产生了重要影响。中心全员干劲十足,教培中心人人想做先进,人人愿当模范,不断优化服务,提升业绩。而作为当家人,短短三年时间,施裕国用忠诚、用责任、用党性获得了上至各级领导、下至普通员工的高度认可。
铁肩担使命,初心绽风采。学校正是因为有一批像施裕国这样的优秀同志,才成就了“国家优质校”的美誉,才开启了新校区建设的壮丽诗篇,才为交通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英才。